竹林小径
《高山流水曲》的文字记载,最早见于《列子·汤问》: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”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”这条记载过于简短,既没注明俞钟二人的生世,也没交代鼓琴与赏曲的地点。填补这个缺憾的,是明朝的文学泰斗冯梦龙。他编辑的话本《警世通言》中,有篇题为《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》,开篇就作交待:“话说春秋战国时,有一名公,姓俞名瑞,字伯牙,楚国郢都人氏,即今湖广地之也。那俞伯牙身虽楚人,官星都落于晋国,仕至上大夫之位。”钟子期的生世,是钟子期答琴师问,中依次展现的:“小子姓钟,名徽,贱字子期。”“打柴为生”“离此不远,地名马鞍山集贤村,便是茺居。“离此不远的”“此”字,就是俞钟谈琴论曲,结为知音相聚之处的代词,依依惜别时双方约定:明年八月十五至十六在此重见。这个此字的所指处,后文由钟父之口道明:“亡儿遗语嘱咐道:……死后乞葬于马鞍山江边。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,欲践前言尔。”由此可见,钟子期的所葬之地,就是当年伯牙鼓琴,子期暗听,琴断一弦,俞钟初会,谈乐论技,结为知音的发生之处。因而蔡甸区被称为知音故里,名副其实。
钟子期墓静立于马鞍山南麓的凤凰咀,由于汉江河道久已北移,当初的江边早已变成离水较远的陆地了。《汉阳县地名志·名胜古迹篇》有载:“凤凰咀,古名凤头渡。“由此推之,凤凰咀才是真正的琴断之处”
《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》中,道明钟子期是上集贤村人,《汉阳县地名志·名胜古迹篇》有载:“上集贤村,今名钟家台,下集贤村,今名铁铺墩。”由此可见,钟子期的“茺居”在钟家台。然而,“古集贤村“的麻石牌坊却立在铁铺墩,直到1962年让基修路方被拆除。度其因由,大概是铁铺墩地处古驿道,又是乡间集市,人气较旺的缘故吧。推而广之,古琴台建在远离马鞍山的汉阳月湖之滨,就毫不足奇了,因汉阳城历来是古汉阳县的县府之地,一向喧嚣热闹。
今天的马鞍山,已成为旅游区的黄金地段,正以享誉全球的知音文化,山水相依的秀丽风光,吸引着日益众多的商客与游人。在这里,集贤古村集贤广,知音故里知音多。《高山流水》的遗韵,正在延续知音故里的新乐章。